公司产品系列
Product range咨询热线:
0519-13961410015Articles
简要描述:方舱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厂家直接让利消费者含悬浮物选煤污水水质一般呈中性,总硬度和矿化度较低,内部悬浮物主要是微小粉尘、煤尘和岩尘等,该类水体矿化度较低而悬浮物含量较高,该类水体的处理工艺多为混凝、沉淀、过滤以及消毒等,其混凝的原理是使水体内产生重、大、强的矾花后沉淀。
方舱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厂家直接让利消费者酸性矿水一般指PH值小于6的矿水,该类水体是在采煤过程中原来的还原环境转变为氧化环境,开采过程中与煤共生的硫铁矿发生氧化而形成硫酸导致水体PH下降,该水体易腐蚀设备或管路,并危害工人健康,其排放后会影响土体酸碱度并加速土壤板结,使地表水酸度上升并间接影响水生生物生存,该类水体处理多采用中合法和湿式生态处理以及微生物处理等工艺。
二、煤矿污水治理工程现状及污染减排问题分析
由于煤炭行业缺乏科学的污染减排标准体系,因而其污染减排工作在宏观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具体而言,科学的污染减排体系应该包括行业污染减排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指标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资源型企业,根据资源开采条件、方式及矿井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煤矿在能耗方面也具有较大差异,同时又由于无法形成科学的能耗指标体系,造成污染减排工作被动。此外,由于长久以来开采方式上的缺陷,使得资源消耗、浪费较大,而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体制上的不足使环境污染管理长时间处于缺失状态。
三、煤矿污水治理工程及污染减排技术
1、物化预处理
煤矿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水成分复杂、色度和毒性大,含有较多油脂成分,因此必须行物化预处理,可以首先去除一些污染物质,减少油脂成分,这样可以明显减轻后续治理工作的负担,进行物化预处理工作,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隔油、沉淀和气浮等,为了有效的去除油脂,企业往往会结合使用隔油法和气浮法,经由这两道工艺,还可以回收利用一些油脂,大大提高污水的利用率,其中隔油法一般分为重力分离型、旋流分离型和聚结过滤型等,气浮法一般分为溶气气浮、扩散气浮和电解气浮等。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法是在生产中加入混凝剂如铝盐、铁盐、聚铝、聚铁和聚丙烯酰胺等,调整好适当的酸碱度值,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聚集,受重力作用沉淀,使固液分离。该方法可以使污水中的固体物沉降,水和固体物产生分层,使水澄清,同时沉降下来的固体物大多是可回收利用的固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污水的浊度、色度等,可以有效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还提高了污水的可回收利用率。
2、吸附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再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物化和生化2类:物化技术包括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膜分离、氯消毒等,生化技术包括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A/A/O、氧化沟、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和AB法等。处理工艺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超滤-活性炭、臭氧-活性炭-反硝化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消毒、微滤-反渗透等。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也面临污泥处置的难题,污泥的产量大、成分复杂,大部分的污泥并未经过稳定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处置,易造成二次污染。推广污泥减量化的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泥的产量也不容忽视。相较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通过膜分离取代二沉池,使其泥水分离效果更为明显,且高效截留活性污泥和大分子物质而无污泥膨胀之虞。由于其具有出水水质好、污泥浓度高、剩余污泥产量低和占地少等优点,使其可能实现以零污泥排放的方式运行,同步实现污水和污泥的处理。
传统纳滤作为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分离技术,因具有操作压力较低,节能,出水水质好,对无机物、有机物和病毒均有良好的分离效果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水质改善、水软化、污水处理及回用、染料和重金属的浓缩等方面。超低压纳滤(DF)与传统纳滤相比,具有更低的操作压力(<0.4MPa)和运行成本,在相同的操作压力下具有较高的出水量,截留分子量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EEM)技术进行DOM分析,EEM被广泛用于污水或天然水体的DOM以及藻类荧光识别等研究中。其原理是,具有荧光特征的基态能级的有机物在受到紫外-可见光激发后,跃迁到激发态,因不稳定,跃迁回到基态能级,并以光的形式(荧光)释放能量。EEM既可定性分析DOM的组分,亦可结合数学分析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F-7000FL,Hitachi,日本)测定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选用3-DScan模式,激发波长(Ex)为200~450nm,发射波长(Em)为260~550nm,激发扫描间距为5nm,发射扫描间距为5nm,扫描速度1200nm/min,激发和发射的狭缝宽度均为5nm,设置PMT电压为700V,响应速度0.5s。空白水样为Milli-Q超纯水(电阻率为18.2MΩ·cm)。用寻峰(peak-picking)法分析EEM谱图中有机物的荧光特征。
1.4 EDCs分析
采集的水样于24.0h内完成富集。采用OasisHLB通过固相萃取(solidphaseextraction,SPE)的方法完成对水样中EDCs的提取与富集,主要步骤参照文献。富集前,先将0.7μm玻璃纤维滤膜(GF/F,Whatman)置于450℃的马弗炉中灼烧2.0h,然后用其过滤水样,以去除水样中的杂质。
对提取富集后的样品进行GC-MS分析,所用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大于99.999%),毛细管色谱柱为HP-5MS(30m×250μm×0.25μm)。GC-MS条件设置:初始温度150℃保持2min,以10℃/min升温至260℃,再以15℃/min升至300℃保持1min,进样1μL,进样时进样口温度保持在280℃,辅助加热区温度保持在310℃。先用全扫描(fullscan)模式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再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1.5 试验方法
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可以得出:在厌氧氨氧化的反应中只对CO2以及HCO3-产生了消耗,并没有进行外加碳源,因此不但能够有效实现成本的节约,也防止了反应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反应过程中几乎不产生N2O,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脱氮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反应过程产碱量为零,无需添加中和试剂,并较为环保。除此以外,该项技术还具有产泥量少,节省供氧动力消耗等多方面的优点,具有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意义。
2、厌氧氨氧化技术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经过了国内外学者对工艺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存在多种形式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其中开发较为成熟的主要有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HARON-ANAMMOX)以及自养脱氮工艺(CANON)、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等工艺技术。
(1)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要分两部分完成,并需要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首先是亚硝化部分,能够实现50%左右的氨氮氧化,其次是厌氧氨氧化部分,完成剩余部分的氨氮氧化,并实现与亚硝化部分新生成的亚硝态氮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生成氮气和硝态氮。因此,在两项技术的并列连用下,就不需要再外加亚硝氮,且在反应过程中能有效补偿亚硝化碱的消耗,使其达到碱的自平衡。将两种菌种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反应器内,分别产生生物作用,也有利于功能菌的生长,有效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抑制效应。该工艺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需氧量低且厌氧环境好。较之传统技术,也能有效降低曝气量,为氨氧化菌的生长提供了舒适的条件。以外,还能有效减少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该项串联技术目前多用于低碳氮化废水的处理,在垃圾渗滤液、城镇污水处理厂等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2)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
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是一种一步脱除氨氮,无需加入COD的新工艺技术,这是由比利时某大学微生物研究室研制开发的。在低氧的条件下,亚硝酸菌有着较强的溶解氧的亲和力,形成了亚硝酸的积累。通常条件下,亚硝酸菌饱和常数为0.2~0.4mg/L,与硝酸菌(1.2~1.5mg/L)有较大差异。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利用这种差异性,就容易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对亚硝酸菌的稳定积累,淘汰硝酸菌。最后再实现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氮气。与SHARON-ANAMMOX工艺相比,OLAND生物脱氮在硝化过程中更能节省溶解氧消耗,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脱氮效果更好。
(3)自养脱氮工艺
自养脱氮工艺技术是指通过对同一构筑物内溶解氧的控制来实现厌氧氨氧化,氨氮到氮气的转化过程都由自养菌完成。其基本原理是氨氮部分被亚硝化细菌氧化,形成亚硝氮;而剩余部分的氨氮与随后产生的亚硝氮发生氧化反应,就形成了氮气。在此过程中,由于自养脱氮反应所需的细菌都是自养型的细菌,反应过程也是在无机自养的环境下实现的,因此在反应期间无需再添加有机物。不过此项技术也容易受到硝酸菌的干扰,为保证其稳定运行,使厌氧氨氧化菌不受竞争,就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水质。因为自养脱氮工艺技术全程自养,因此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废水、城市污水等处理。
3、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的应用
随着对厌氧氨氧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成功实现了多种污水处理的实际应用,如市政污泥液、生活污水、厕所水、焦化废水、味精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的处理,并逐渐在其他废水处理领域得以普及和使用。但目前对于一些制药、养殖等高氨氮的工业领域,应用厌氧氨氧化技术进行污水处理仍较少,这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以下选取几个较为典型的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供参考。
(1)污泥液废水处理
较为典型的低碳氮比污泥液废水有污泥消化液以及污泥压滤液等,温度多为30℃~37℃,pH值也多在7.0~8.5之间,非常适宜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国外学者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多次优化研究,在2002年就已经形成了一套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反应器,并在Dokhaven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至此,对污泥液采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的工程逐渐在欧洲各国得以展开。污泥液水量小、水温高,有着高氨氮低碳氮比的水质特点,这也是最初进行厌氧氨氧化处理的对象。因此,全球大多数的厌氧氨氧化工程多由处理污泥液而产生,并已有相当成熟的经验。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发展中解决,例如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等。
(2)垃圾渗滤液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氨氮含量高、水质变化大,且容易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因而是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污水。集中的氨氮浓度一般为2000mg/L,随着垃圾堆放时间的增长还会越来越高。有学者对废物填埋场渗滤液进行研究时,发现了渗滤液中厌氧氨缺失的现象,才使得对其进行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成为一种可能。从当前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的研究来看,多为采用的是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一些新的组合技术也得到了尝试,但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很容易使厌氧氨氧化的活性受到抑制。为有效稳定其运行性能,还需要对渗滤液中的微生物、菌群等进行抑制和有效调控,相关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研究和优化。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方舱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厂家直接让利消费者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增强污水处理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实现城市污水的再利用,有效实现能源的循环回收,这已成为当前的污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碳、磷酸盐以及氨氮等众多能量,正符合自养型的脱氮技术的处理条件,因而有望实现污水厂的能源自给。但是对于较低水温(8℃~15℃)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冬季,用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处理仍是较大的挑战。虽然国外的相关学者(如Lotti等)对于这方面已有了突破性研究,对于中试(4m3,19℃±1℃)的阶段性研究也有所进展,有望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能源自给,但在实际技术工程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如低温条件下如何提高菌性活体、如何实现全体扩增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有所突破,才能使其在处理城市污水中得以更好地运用。
(4)畜禽养殖污水处理
该类污水的特点是COD浓度高、成分复杂且水质波动大,还存在一定的有机氮。使用传统的脱氮技术进行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时,不仅能耗高,还需要加补碳源,脱氮效果也不理想。而现代的厌氧氨氧化工艺有着传统技术没有的优势,有望成为处理该类废水的备选工艺技术。当前在对猪场废水厌氧处理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运行尚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找到消除影响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障碍的对策,才能发挥其在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领域的最佳效能。
试验采用北京市海淀区某再生水厂的膜格栅后的城市污水作为原水,其进水水质:COD为87.0~165.7mg/L、NNH4+-N浓度为14.0~31.0mg/L、TN浓度为14.2~32.4mg/L、TP浓度为2.5~3.3mg/L。采集MBR-DF系统进水、MBR出水和DF出水置于1.0L的棕色样品瓶中,置于4℃冰箱保存,待测。
2、结果与讨论
2.1 MBR-DF系统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
2.1.1 COD的去除
进水中大部分的COD由MBR系统的微生物代谢消耗和纳滤膜截留共同去除。MBR-DF系统对总进水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5.7%,其中MBR系统对总进水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8.1%,而DF系统对总进水的COD去除率为7.6%,出水COD小于10.0mg/L,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要求。
2.1.2 氮、磷和TOC的去除NH4+-N和NO3--N的去除
如图2所示。从图2(a)可以看出,进水NH4+-N浓度为14.0~31.0mg/L,MBR出水和DF出水NH4+-N浓度分别低于1.0和0.1mg/L,表明MBR对NH4+-N的去除效果好且出水稳定,而DF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出水的水质,去除率达到99.0%以上,MBR-DF系统出水NH4+-N满足地表水Ⅱ类水质要求。从图2(b)可以看出,进水NO3--N浓度很低,而MBR出水NO3--N浓度达10.5mg/L左右,经DF系统后出水NO3--N浓度略微下降。表明在MBR系统好氧阶段NH4+-N经硝化作用转化成NO3--N,使MBR系统出水中NO3--N浓度升高,DF系统对NO3--N的截留效果不明显。
为100~500Da,广泛应用于再生水深度处理。
近期研究表明,MBR在与其他传统脱氮除磷的工艺(AO、SBR、A2/O、移动床等)结合后,可有效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且有助于MBR膜污染的缓解与控制。针对污泥的减量化和再生水的高品质化问题,笔者建立一套MBR-DF中试系统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CAS)系统,分析其运行特性及对城镇污水的处理效果。
第一,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表面积可达800-2000m2/g,因而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当前多采用的连续式固定床吸附操作方式可实现活性炭总厚度达3.5m,过程中废水自上而下过滤,其速度一般控制在4-15m/h,接触时间一般为30-60min,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炭内吸附了大量吸附质而饱和则会丧失吸附能力,因而采用该技术应及时更换或再生;
第二,硅藻土吸附。硅藻土是将古代单细胞低等硅藻堆积后,经初步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多孔性生物硅质岩,其主要成为为硅藻壳壁,而壳壁上具有多级、大量且排列有序的微孔,该种结构性能稳定,耐酸、孔容大以及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可吸附1.5-4倍自身重量的液体和1.1-1.5倍的油分,同时其负电位特征能吸附大量正电荷,并且用硅藻土制成的吸附塔除具有吸附作用还有筛分和深度效应,因而采用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深度处理效果。
3、深度处理
超滤、反渗透等膜处理技术。超滤、反渗透等膜处理技术,是一种科学的工程预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浊度和有机物。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这一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中,可以有效降低COD,因此脱除了COD,脱色、脱盐也便一次性完成,出水品质得到保证。